“点绛唇”跟现在美眉们的涂口红可不一样。它并不是把整个香唇涂满胭脂,而是在上下唇中间各点上一个红点,所以叫做“点”绛唇。
范仲淹没有点绛唇的诗,其他人的有:
1.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李煜没有点绛唇词作,点绛唇是个词牌名。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等。
关于点绛唇古诗有:
1.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
出自宋代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2.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出自宋代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
点绛唇不是杜甫的作品,杜甫没写过点绛唇的词,点绛唇是个词牌名。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等。
如果分段的话,都要数8拍开始结尾的,点绛唇的舞蹈动作4个8拍做一个段落,根据音乐的起伏升降点做动作。
王维没有点绛唇词作,点绛唇是词牌名。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等。
《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代表作有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等。
平仄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点绛唇·荫绿围红》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绛唇妆和咬唇妆的区别:咬唇妆是用浅色口红打底,随后叠加深色口红,也可以使用玻璃口红打底。涂完口红后还要抹上一点唇膏,打造blingbling的效果。绛唇妆看起来更偏哑光,没有咬唇妆那么润,而且勾勒的唇形更加明显一些。
绛唇妆,是清朝就流行的唇妆,上嘴唇不涂,只涂下嘴唇,甚至到了道光年间,下嘴唇也不涂满,只涂中间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