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吊炸天的杀马特照片 挑战你的另类审美观
杀马特在中国正式发展始于2008年,是结合日本视觉系和欧美摇滚的结合体,喜欢并盲目模仿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另类甚至是怪诞的青年形象。
倒推文化渊源,“杀马特”的“炼成”受到了2000年~2010年这10年间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的传染,而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则沿袭自欧美国家的青年亚文化。与“小清新”的文化区隔与“杀马特”迥然相反的是近些年持续流行的“小清新”之风,它在青年文化形态上,与之构成了一个两极化,各处一端,绝无交叉。两者的差距,并非嬉皮士与雅皮士之间的差异。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矮矬丑”的屌丝与“白富美”的女神之间的距离,而这距离构成了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中所言的由“品味和趣味”区隔出的社会分层。“小清新”是以接受过大学教育或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女生为主,同样具有可辨认的文化特征。在生活方式上,喜好在校内网或微博上发状态、发美食照片,养宠物狗;喜好旅游,鼓浪屿、丽江,境外特别是韩日欧是她们心中的圣地;村上春树、安妮宝贝是她们的文化偶像。她们鄙视粗俗的“杀马特”,也不喜欢愤世嫉俗的“愤青”,还时不时地装个萌、发个嗲。“杀马特”与“小清新”作为同时存在的文化现象,但两者的权力话语完全不同,这也造成了它们截然不同的社会“待见”。
如果说“小清新”们日益被指认为主流的都市青年文化,如果说“旭日阳光”们被媒体包装成一种草根文化,那么“杀马特”们却是名副其实的“杂草文化”。他们长在人们无视的地方,长成后也是无人关注,不仅不被尊重和重视,甚至还可能面临被调侃、被消费、被迅速忘记的命运。尴尬的“第三元”从某种意义上说,“杀马特”们将构成中国社会的“第三元”。对于父辈的农民形象来说,他们已经属于光怪陆离、花枝招展的城里人了。但对于城市人来说,他们的骨子里永远透露着乡土气息,无论多么努力展示,结果都是抹不掉身上的气质。在社会学意义上,他们成为了没有故乡的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格局之外的“第三元”。
在文化上,他们同样面临着这种窘境,农村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城市以讥讽的眼光笑话他们。同时,在话语权垄断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村与中小城市的故事难以在都市媒体之上呈现,而大城市里的鸡毛蒜皮,都能够成为新闻。报纸、杂志、影视,都在一个劲儿地展示或奢华或“小清新”的图像影像,倾销着城市消费主义膨胀的欲望。在这种耀眼光芒之下,“杀马特”们成为了一个被遮蔽的群体。他们生活在灰色地带,他们生活的那些场域,则成为文化意义上的隔离区,是低素质、混乱和危险的象征。这是社会大背景下的作用,由于有限的教育背景、微薄的经济收入、残酷的生存环境以及逼仄的发展未来,他们或没有能力或没有意识在文化方面很好地提升自我,这是个人以及群体半城市化和现代化不完整的结果。于是,他们在文化形态上就成为了文化半成品,是不仅物质贫困,文化也异常贫困的“文化贫民”“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也在微博发表表示对于他当年创下杀马特家族他非常的内疚并向网友致歉。
关于杀马特创始人在微博上比较受关注,一位微博名叫“麦兜兜兜”的网友在微薄爆料称自己以是杀马特早期玩家,对于90、00后玩杀马特的人在身穿打扮上不仅不新鲜还很幼稚,并爆料指出杀马特创始人遭黑!杀马特创始人这个词在网上被挣的沸沸扬扬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