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剪长辫子方法介绍  起源及其发展曝光

2015/7/22 23:46:38 作者:T-luosha… 来源:伊秀美容网
剃光前额留辫子,是防止头发盖住眼睛,挡住视线。到了工业社会,辫子就成为累赘了,辫子往往会卷进机器,使人丧命。1898年,为了防止事故,工人一律剪辫子。

广东也是最早剪辫的省份之一,广东成立了“华服剪发会”,由粤商何乐琴发起,决定从1910年12月31日起全体会员一齐剪辫。1911年1月15日,由曾任清朝侍郎、驻美大臣的粤人伍廷芳在上海提倡剪辫,时有4万多人参加剪辫大会,会场中间设有高台,周围为义务剪发处,10多个理发师持刀而待,现场只闻拍掌声、叫好声、剪刀声、被剪者相互道贺声一片,当日剪辫者有千余人。在香港,1911年2月,有11000多个华人剪去了辫子。
1911年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有这样的报道:“(清廷)陆军部决于明年正朔,各员皆剪发穿军服进署”。这个文告翻译成现代中文,意思是:“大清国的陆军部,决定从明年(1912年)开始,各军官一律剪掉辫子,并穿着军服,才能进入陆军部大楼办事。”这说明,清军早在武昌起义之前,就已经决定让军官剪掉辫子了。可见,剪掉辫子,在当时已经是晚清时代不可扭转的大势所趋。换句话讲,即便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人剪掉辫子,也许应该也是迟早的事。
辛亥革命之前,不但清军内部开始了剪辫子的风气,而且在资政院,也通过了剪辫子的动议。1909年,光绪的两个弟弟载涛和载洵先后提出:“非剪发易服,不足振起全国之精神,恳请明降谕旨。”著名立宪派人物、江西提学使汤寿潜也对摄政王载沣提出,请“易服削发,一新天下耳目”。据《清实录》,1910年冬天,大清国资政院第一届常会上,罗杰、周震麟等议员,提出了“剪辫子”的革命性议案。该议案经过资政院讨论,交付投票表决,居然议决通过了。
剪辫子: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强制剪辫,各地纷纷成立剪辫团体,召开剪辫大会。一些激进的学生和士兵,在大街上强制剪掉行人的辫子,因剪辫而发生冲突,时有所闻。
民国二年起,内务部希望紫禁城协助劝说旗人剪掉辫子,可紫禁城依然是“辫子世界”。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进宫后,溥仪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溥仪后来回忆起庄士敦对他的影响,曾感慨道:“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料到,他竟能在我身上发生这样大的魅力:他身上穿的毛呢衣料竟使我对中国丝绸之价值发生了动摇,他的自来水笔竟使我因中国人用毛笔宣纸而感到自卑。”庄士敦则讥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只因此一句话,便使得溥仪断然剪掉辫子。他一剪,几天内千余条辫子全不见了。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