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烧针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直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代火针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汁浅刺,治疗风湿痛、肌肤冷麻。
痤疮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在12-24岁的青少年中,发病率高达85%,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其病程迁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影响美容和生活质量主要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