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唐朝妇女对发型重视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给人极高的艺术享受

2015/8/30 11:31:58 作者:T-hesimi… 来源:伊秀美容网
发式与化妆是古代女子区别于男子的重要修饰手段,中国唐代汉族妇女在服饰发式的创新上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尤其是对发型的偏爱和重视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双丫髻:亦称双髻丫。先将发收拢于顶,然后分两股向上各扎成一个小髻,髻上饰珠翠花钿等物。一般为侍婢、贫家未婚女子常梳的发式。这发式据传在商朝就有了,以后各代有所变化,到唐代从式样上更为讲究,有的还在发髻上饰有珠翠等饰物。

垂练髻:将发分成两边每边下垂后向上折起,用红绢缚之,并饰以少许珠翠。流行于中唐少女。

圆椎髻:先用黑带将发束缚,然后盘卷耸竖于顶,并饰一圈珠翠。中唐时盛行于长安妇女中。
圆椎抛髻: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两卷成圆椎,然后向一侧绕一环成抛状,这种把椎髻和抛髻结合的发式称圆椎抛髻。发的一侧插步摇,一侧戴花。为晚唐时长安妇女所常用。
四环抛髻:两髻不抱面,先将盘于顶,再分四份,三股直向上盘成三个环,另一股环状较大且向旁成抛状,髻前斜插步摇,抛环上饰珠翠。流行于中晚唐贵族妇女中。
抛家髻:两髻靠面,头顶再加一椎髻/三个或一个高耸起来的「朶子」,向一端倾斜呈抛状。多为盛唐和中晚唐贵族妇女所饰。
堕马髻:发髻向一侧斜坠落,为已婚中年妇女所喜爱。
倭堕髻:发髻低垂、侧在一边,被认为是堕马髻之延续。
高髻:头发高耸矗立于头顶上。

上一页123